第60章 陈诉利弊_一品赘婿
笔趣阁 > 一品赘婿 > 第60章 陈诉利弊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0章 陈诉利弊

  李秋远闻言不禁一愣,气氛在此时变得有些紧张。他原以为此人只是青山书院的一位代课教师,却没想到对方竟然是当朝梁王,而且还是白翁的入室弟子。李秋远双手抱拳,深鞠一躬:“在下李秋远,见过梁王千岁!”

  李秋远虽然穿越至今已有半月时间,可是他却从未系统学习过大晋的礼仪。他只是按照自己在前世古装剧中看过的那些礼数,笨拙的为梁王鞠躬行礼。梁王虽然身居高位,但却没有半点架子。见李秋远鞠躬行礼,他连忙伸手扶住对方:“先生不必客气,我大晋有明令规定,凡读书之人,除见天子,皆可不拜,小王此次离京乃是为了就藩,途径青山书院,想来探望恩师!”

  白翁手抚长髯,笑着说道:“既然殿下这次来了,那一定要多住两日,秋远是我们之前在青山诗会上发掘出的当世大才,是由宋院长和李院长亲自选拔入院,你们两个应该好好聊聊!”

  闻听此言,梁王的脸上也浮现出了一丝笑容:“我和李先生之前便已经见过面了,李先生对前唐的分析十分独到,见解不亚于先生,果真无愧于大才之名!”

  面对梁王的此番夸赞,李秋远倒是显得有些惭愧。刚刚的那番说辞,不过是他照搬前世明朝而已。只是他也没有想过,位处于平行世界中的两个封建王朝,其经历竟然如此相似。之前之所以会侃侃而谈,主要是因为聊到了这里。而且他那时并不知道课堂中还坐着一位梁王。他大谈削藩之事,痛沉其中利弊,也不知是否会因此得罪了面前这位年轻的王爷。想到此处,李秋远显得有些局促。“李先生不必客气,赶快入座吧!”

  李秋远并未入座,而是先对梁王鞠了一躬:“在下刚刚信口胡言,提及了藩王封地之事,还请王爷勿怪!”

  梁王笑着摆了摆手:“无妨,李先生不必因此拘束,相较于朝堂中那些尸餐素位的文武百官,李先生今天的见解可谓是给本王上了生动的一课。”

  “就如先生所说,藩王之事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,本王如今也已就藩,当以先生之志为己志,奉先生之言为圭臬,以免引得朝堂忌惮,百官参奏!”

  “哪里哪里,前朝虽为削藩所灭,可这也与太祖皇帝刚愎自用不无关系。”

  “我朝太祖励精图治,居功甚伟,文治武功不输前朝太祖,更兼之目光长远,文武兼备,我大晋定能流传万古,绝不会步前朝覆辙!”

  为了不得罪面前的这位梁王,李秋远绞尽脑汁,将自己能想到的所有词汇全都用在了大晋。可谁知原本面带笑容的梁王,在听了这番恭维之后,脸色突然变得阴郁了下来。李秋远一见梁王面色有变,便顿觉有些不妙。就在这时,梁王突然开口道:“李先生,你是不是对本王有所隐瞒啊?”

  听到这句提问,李秋远不由得一愣:“千岁这是何意?”

  “我觉得李先生此时有些拘束,不像之前在课堂时那般随意,是不是因为本王的身份,让您有些放不开手脚?”

  见对方已经识破了自己的意图,李秋远没有任何隐瞒:“正所谓伴君如伴虎,在下不过是一介腐儒,读过几本酸文而已,有哪敢在千岁面前卖弄!”

  “看来李先生是不太了解本王的性格,本王平生最重才学,若非如此,也不会拜在先生门下。”

  “既然李先生有大才,那就不该藏拙,既然您对前唐都能分析的如此透彻,那本王也想听听您是如何看待大晋的。”

  “在下之所以对前朝看的透彻,那是因为前朝已经作古。”

  “大晋如今如日中天,在下岂敢随意指摘!”

  “可如果本王执意要你说呢?”

  眼见着李秋远再三推辞,梁王的脸色变得更加阴郁。白翁看出了其中端倪,于是赶忙对李秋远说道:“秋远,梁王殿下心系天下,既然他执意要你讲解,那你就说说吧!”

  说到此处,白翁对李秋远投来了一个眼神,似乎是在安慰他放心。眼见着开脱不过,李秋远便直接开口说道:“既然殿下非要我说,那我就斗胆给您讲上一讲。”

  “前朝衰败,错在太祖皇帝刚愎自用,在太子死后,竟将皇位直接传给太孙,传位不正,天下必遭大乱。”

  “这一点,殿下应该认可吧?”

  “嗯,李先生说的没错,这一点先生之前也曾为本王讲过!”

  “既然如此,那咱们就引出王爷所问的话题。”

  “如今大晋的确如日中兴,国运正处昌盛之时。”

  “可是大晋现在却有一个如同前朝一般的弊端。”

  “什么弊端?”

  “读书人的地位实在太高!”

  听到李秋远的这句话,梁王不禁笑着摇头:“先生不也是读书人吗?读书人的地位高,对于先生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?”

  “千岁,仗义每多屠狗辈,读书多是负心人。这点道理我想你应该比我更清楚。”

  “朝堂上的那些文臣是否比武将更值得依靠,您的心中应该早有定论。”

  “读书人的地位这么高,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绝对算不得是好事,这样不仅仅会导致武将内心失衡,同时还会导致文官排挤武将。”

  “而且文官做事往往只为青史留名,而不会为了国家兴衰考虑。”

  “至于武将,他们才是真正的一心为国。”

  “大晋如今虽是如日中天,并与周边各国交好,”“可是千岁有没有想过,一旦日后大晋衰败,周遭的这些邻国会不会因为觊觎大晋的土地而兴兵进犯?”

  “就依照朝堂内现在的情况来看,等到那个时候,我朝是否有能战之将?而那些平日里便只顾着党争的文臣又是否会支持朝廷对周边用兵?”

  “相较于只想着精忠报国,马革裹尸的武将而言。”

  “文臣更容易被收买,同时也更容易动摇。”

  “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,这些文臣真的会主战吗?还是会反过戈矛来迫害那些与他们政见并不统一的武将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qxnf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cqxnf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