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三章 遗诏_以下犯上
笔趣阁 > 以下犯上 > 第三十三章 遗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十三章 遗诏

  第三十三章遗诏

  小皇帝正是年少,迷恋元乔的美色,也是常事。太后虽气也没有办法,就算她再是没用,也还是皇帝,是她一手捧上去的。

  刘钦所言或许是真,但高阁一事发生,还需皇帝从中周旋。

  太后道:“元乔令人换了垂拱殿外的守卫,又令人去查高阁的事,陛下可知她如此霸道,皆因陛下的仁慈。”

  元莞躺在榻上,也不去看太后神色,这次若不作为,以后再想拉下太后就难了。她不知元乔彻查一事,换守卫是知晓的。

  她沉吟须臾,故作不解道:“太后急甚,眼下还没有定论,元乔步步逼近,无非想要查清这件事,难不成是太后所为?”

  太后脸色铁青,盯着皇帝不语。

  元莞冷笑,道:“既是太后所为,推一人出去就可,无伤根本。”这样的事情,太后做了不知多少,比她更为得心应手。

  太后似有意动,跟着沉默下来,事是她做,内中牵扯最清楚,将刘钦推出去是不可能的事情,殿前司何其重要。若推旁人,元乔是不会信的。

  她将目光落在皇帝莹白失去血色的小脸上,心生一计,笑了笑。看得元莞心中一凛,就道:“太后笑什么?”

  “陛下`身旁能人众多。”太后阴森一笑,走至榻前,摸摸元莞的小脸,“陛下这出苦肉计,很好事宜。”

  “她是信任苏闻不行悖逆之举,两人多年朝臣,都知对方性子。且这样一来,苏闻就与太后站在了对立面,昨日那番密谈就不抵用了。”元莞道。

  殿内沉默下来,太后静静等着她的答复,正是得意,外间忽而传来脚步声,宫人疾步近前,低语道:“太后,指挥使被苏jsg相带走了。”

  孤鹜明白过来,颔首领命:“臣这就去办。”

  皇帝对元乔深信不疑,出乎孤鹜意料,他担忧道:“陛下对大长公主是否太过信任了?”

  元莞则大松一口气,元乔此举出乎意料,明知苏闻不稳,却还令他行事,胸襟与气魄都是常人不能比的。

  朝中之事,她知晓不多,早些年跟在先帝身后,隐隐听到些许,但看过奏疏上的批注,她感知元乔的处事方式与先帝不同。

  可地方的贪污,又与科举有何关系。

  相处几日,元乔对殿前司并没有太多的想法,甚至提都不提,好似殿前司指挥使没有犯错,依旧在其位。

  元莞目露惘然,同孤鹜道:“并非是朕选对了,而是大长公主与太后不同。”太后是真心想要权势,凌驾于皇帝之上,而元乔不同,她看似霸道,实则并没有太大的野心。

  刘钦一离开,殿前司就处于混乱中,群龙无首,不知怎地,有人传言刘钦有弑君之罪,使得更加慌乱了。

  觊觎她的心思,反而加深了,或许那股想法根深蒂固,元乔只可为友,不可为敌。

  “不让也得让,她不给我,就给了元乔,她会更加不甘心的。”元莞道。她与太后斗了这么多年,知晓她底细,也知晓她对元乔的恨意,就算失去刘钦,也不会便宜元乔。

  元乔每日都会去垂拱殿照顾皇帝,元莞乐得自在,不必去面对太后的嘲讽,不过太后顾及刘氏处境,走得甚是艰难,想必也不会来寻她。

  到了这个时刻,她庆幸自己选择的是元乔。

  太后匆忙离开后,孤鹜才敢入殿,将枢密院内的事一一说清楚,又赞道:“大长公主今日此举,真是令臣始料未及。”

  “苏闻?”元莞同样露出惊讶的神色,回过神来,不由嗤笑:“昨日太后还同苏相密谈多时,今日他怎地就倒戈相向了,还是说这本就是太后的意思?”

  她固来记性好,看过就不会忘,元乔不拘束她,甚至问她有不懂之处,若不懂,还会给她解释一番。

  孤鹜点头,从前与大长公主并未深交,经过此事后,顿觉她的城府深不可测。

  太后使人去安抚,去了几次也是无效。苏闻带走刘钦后,就秘密审问,任何人都见不得,太后也甚是无奈。

  苏闻若正,殿前司就要易主了。

  她沉稳而内敛,元莞焦躁,渐渐地也安静下来,令孤鹜小心行事。

  “我……”太后被她说得语塞,竟寻不出道理来反驳,气得说不出话来,只得匆忙回慈安殿,召来人询问。

  元莞为难,心中厌恶过深,失去孤鹜,她便处处为难,她不肯,斟酌言辞想要令太后打消这个念头。

  “孤鹜如何?”太后道。

  只是‘友’字多含义,她想的却是最亲密的友人……她凝视手中一则地方贪污的奏疏,大宋朝臣多科举出身,朝臣也因此而骄傲,两府宰执都是先帝年间的状元,科举贪污成了最大的贪污案。

  元莞莫名觉得恶心,被下完好的那只手紧紧扣住被单,面上却是一笑:“太后看中何人?”

  元莞侧眸,眼中闪过笑意,见孤鹜担忧,就道:“你若站在大长公主的对面,可是寝食难安?”

  两人虽处一室,而心思不同,元乔不知怎地,变得极有耐心,凡事都会同元莞解释,润物细无声,元莞心里的疑惑也淡去了。

  孤鹜也跟着一笑,“陛下的路走对了。”

  “带去哪里?”太后陡然吃惊,望向榻上深思的人,五官狰狞,推开宫人,直视她:“刘钦被苏闻带走了。”

  想到殿前司,元莞又是一惊,与孤鹜商议:“刘钦在劫难逃,你盯着殿前司。”

  元莞摇首:“元乔令他在查,你觉得旁人会信他监守自盗?”

  元莞感叹,秉承先帝旨意行事,风格竟差了这么多。作为皇帝,她不喜欢这样的朝臣,但作为朝臣,对这样的摄政大臣,也会心存恐惧,不敢心生悖逆。

  既然如此,她何不将殿前司夺来,巩固他的权势。

  太后坚持:“我相信陛下有能力的。”

  元乔甚是坦率,将奏疏都搬来垂拱殿看,元莞的伤在手臂上,休养几日后,也能下地走动,见到群臣的奏疏后,都会看一眼。

  几日间,又损几人。

  元乔的心机,深不可测,太后必然是比不过的。

  “既然如此,为何要同她做敌人,不如信任她,让她放松警惕。”元莞觉得心里的压抑少了很多,接下来就需看苏闻的做法了。

  先帝仁而睿智,行事多缓和,元乔不同,不仅肉眼可见的霸道,就连字里行间也是如此。

  孤鹜揖礼道:“臣明白,殿前司太后会拱手让人吗?”

  她不懂,望向元乔。元乔顺着她的视线去看,粗略扫过一眼,道:“科举在地方举行会试,中举者才能入京参加科考,一层层往上考。地方名额不多,文采低者贿赂考官,并非稀奇事。”

  殿内置一案,元乔坐于案后,元莞时而看一眼,在案旁磨蹭不走,见到什么就多问一句。元乔似是心情不错,有问必答,使得元莞胆子大了些,命人搬了凳子过来,与她做在一起。

  皇帝虚心请教,元乔哪里能赶人走,扶着她坐下,奏疏也随她去看了。

  元莞心思正派,言语也是再三斟酌,免得再将人气走。她如今下定决心,让元乔成为‘友人’,就不能拿话气她。

  她听闻解释,并没有就此放弃,反而往下去想:“可来京参加科举,若无文采,还是不行,岂非糟蹋银子。”

  元乔目露欣慰,淡笑摇首:“科考之路并非一蹴而就,走一步是一步,有了京试名额,举子在身,总比白身的好。陛下行事,也是一步步而来,脚踏实地,走好每一步,而非直接跃上云端。”

  元莞明白过来,颔首道:“会试贿赂,那此人入临安城,岂非还会接着贿赂考官?”

  元乔笑了笑,知微见著,陛下想得很深,点头赞同:“确实有可能,但眼下揭露出来,就断了机会,不过不能因此松懈,科举一事甚为重要。”

  “朕记得先帝当年曾令苏闻为主考官,他后得了不少学子,如今朝堂上都有不少他的学生。大长公主为何不招揽?”元莞问得认真,心思通透。

  元乔唇角微微勾勒,温声道:“我并没有苏相的文采。”

  这是自谦的说法,元莞是不信的,大宋朝堂上女官甚少,元乔是以皇家公主的身份摄政,其他人则需慢慢通过科举考上的。可那些文人毛病多,不愿见女子占据朝堂,科举几乎就是男子的天下,女子熬出来的几乎没有。

  想来元乔不是不愿,而是此举会引起其他学子的不屑,惹来不必要的麻烦。她抬首去看,元乔垂眸,修长微卷的羽睫掩盖住眸色,看不出太多的情绪。

  午后时间好过,秋日里的天气凉爽,昨日下过一回雨,冷意袭人,太医请皇帝莫要出殿门,免得染了风寒,就更难下药了。

  太后忙得不见人,元莞也乐得自在,在元乔身旁蹭了一个时辰后,终于被元乔赶去榻上休息。元乔给她掖好被角,转身才出去。

  目光落在方才那道奏疏上,皇帝的话倒也不错,明年就是科考,想必这样的事情也是不少的。先帝年间发生过此类似的事,牵扯甚广。

  思虑一阵后,陈砚求见,两人去廊下说话。

  陈砚还在查皇帝的身世,元乔不放心旧日事。太后对皇帝并非是不关心,像是视为棋子,利用她一步步占权,皇帝也表现出抵制之意。

  照顾皇帝这几日,太后来看皇帝的次数不多,每日会令宫人来请安。可宫人与太后本人亲来,又是不一般的。

  她有些怀疑,皇帝非太后亲生。

  前朝后苑里发生不少夺子的事,高位者无子,令地位低下的后妃怀孕,而后在生产之际夺来,伪装成是自己亲生,瞒天过海。

  陈砚道:“臣查出些异像,太后服用药丸,身散香气,只是这类药丸服用过度,就无法孕育子嗣。”

  “那当年孩子从哪里来的?”元乔并未有太多的震惊,但看太后的态度,就可知晓。

  “当年太后宫里有一宫人无故而死,死因不明,后被草草葬了。臣去查,发觉她是产后血崩而亡。”陈砚声音忐忑,发觉这件事之际,吓得他都站不稳。

  这类的事情并不可少,元乔不在意,抓住重点:“那位宫人陛下可曾临幸过?”

  陈砚低头道:“臣还在查,不过宫人在宫内见不到其他男子的。”

  若不是先帝子嗣,太后也没有这份胆量来祸乱皇室血脉。

  元乔摆摆手,示意莫要再说,吩咐他:“再接着去查,另外jsg苏闻处如何了?”

  “苏相还在与刘钦周旋,太后亟不可待,令人去见苏相,都吃了闭门羹。不过陛下在暗中行事,她似是想要殿前司。”

  殿前司非同小可,小皇帝没有兵权,当初先帝在世时,殿前司指挥使就是刘钦,多年不曾改变,元乔也未曾动过。

  刘钦自己犯错,就怨不得她了。她心中有了计较,“陛下想要,就让她自己去争,你不必去帮,也不必去添乱子。”

  借此机会,试试小皇帝的耐力。

  陈砚退下了,元乔回殿,步履放轻,榻上的人呼吸绵长,乖巧地躺在被下,脸色好了些,眉眼间的病弱之气依旧散不去。

  太医曾道陛下`身子不好,是娘胎里带来的病症。那宫人是血崩而亡,也可说得过去。

  她在榻前坐下,掀开被衾,元莞的手臂未见消肿,红肿不堪,掀开袖口,手腕往上依旧如此。小皇帝几日来,都不甚在意自己的伤,见她就笑意延绵,就像一捧澄澈的池水,十分甘甜。

  元乔望着皇帝,久久不语,捏了捏她浮肿的指尖,软绵而无力,想起太后的作为,不觉叹气。她将皇帝玩弄于鼓掌中,皇帝到底年岁太小,不知事,被太后蒙骗太久,险些沦为棋子了。

  她叹息,将被子掖好,起身却见小皇帝皱了皱眉。想来睡梦中犹不安心,伸手在眉眼处轻轻揉了揉。

  小皇帝的肌肤很柔软,似婴儿,指腹间似燃气一团火焰,温暖了冰冷的肌肤。元乔想起刚满月时的小皇帝,那时她也不过七八岁,德惠太后令她去给小公主送礼。

  德惠太后慈爱,送了金项圈,套在满月孩子的脖子上,不知怎地,她忽而就笑了,也不知笑什么。

  稚子一笑,就裂开嘴巴,露出光秃秃的牙板,可爱间透着有趣。

  礼送到后,就要离开。再见她的时候,就是抓周了,照旧是去送礼。

  小元莞满地跑,撞到她的身上,扬首看着她,又是咧嘴一笑,这次长牙了,零散地几颗糯米小白牙,嘴角还留着口水。

  孩子抱着她的腰,她就不敢动了,吓得不知所措,手堪堪落在元莞的小脸上。

  庭院里不少宫人在,她不敢去碰阿兄的女儿,阿兄却在此时走了出来,一把抱起元莞,揪着她的小耳朵:“这是小姑姑,不许乱跑。”

  小姑姑一称呼令她诧异,她拘谨地看着怀里的孩子,不敢当真应了那句称呼。

  周岁的孩子哪里能说全话,眨眨眼看她几眼,就躲进阿兄的怀里。她匆匆将礼送到后,便又离去。

  后来再见的时候,元莞就不爱说话了,一句糯糯地小姑姑,就再见不到她的笑。

  元家宗族内子嗣多,先帝动过易储的心,是她劝下,元莞性子沉稳,并无不好。且是阿兄的血脉,得良臣辅佐,必会成为明君。

  不想到头来,阿兄竟令她来辅佐。

  她自旧事里回神,指腹下的肌肤如当年一样。当年她知晓自己身份尴尬,吓得不敢再动,今日她鬼使神差地捏了捏,当是弥补当年的遗憾。

  捏了捏,觉得有趣,心口处空虚被填满了,她将先帝当作依靠,如今也可作元莞的依靠。

  小皇帝睡得不深,伸手去拍开脸上的‘蚊虫’,不大高兴,元乔笑了笑,这才起身离去。

  她出宫,去中书省。

  当初阿兄给她废帝遗诏,后将拟旨、藏诏书记录的一干人都赐死,将此事掩藏得严密。阿兄对她留了后手,没有给她最大的权力。

  去岁被困,她情急下说出废帝之事,皇帝警觉,命人去中书找,找寻多日无果。她想起拟诏人的性子,必然不会藏在寻常地方。

  中书拟诏,六部奉行,诏书记录若被旁人看到,定会引起风波。

  入中书后,臣僚来迎,面带笑意:“殿下有事吩咐就成,何必亲来。”

  “孤来寻一物,就在阁内,不需引路,大人且去忙。”元乔摆手示意他莫要跟着,又将带来的人谴在阁外,自己去找。

  皇帝的人翻遍中书,也无果,阁内此处藏着的是前朝古籍,以备朝臣查阅之需。

  阁内还有不少臣僚,见到她后,诚惶诚恐,忙放下手中的物什,作揖行礼。

  元乔摆摆手,示意他们继续,自己往高阁而去。

  那样隐秘之物,藏在隐秘之地是好,可中书内未必就有这种地方。

  阁楼分几层,走到最高层,她驻足。屋顶处漆黑乌黑,看不清横梁,此处不可掌灯,火星落到书上,会毁坏古籍。

  眺望一番后,她心中有了计较,让人去将陈砚找来。

  趁此空隙,她将周遭都查过,低矮之处都是可以随意触碰,唯独高处,鲜少有人去触碰。她将目光落在先帝亲自书写的匾额上,顶层有凳子,她搬来一凳子。

  遍寻中书内,唯独此物出自阿兄手笔。

  站在凳子上也不及匾额高度,需搬来木梯来,她比试一番高度后,令人去寻木梯。

  大长公主吩咐,无人不管不从,将木梯取来后,陈砚才焦急而来,见她站在匾额下,神色不清,他几步近前:“殿下有何吩咐?”

  “无事了,你且下去,有事我再唤你。”元乔将陈砚赶走,自己登上木梯,高处有灰尘,她轻轻咳嗽几声,伸手在匾额后摸索。

  因为看不清,她只能凭着感觉去摸,摸索一阵后,才摸到一物。

  她猛地呼出一口气,阿兄做事谨慎,也着实大胆,将放在此处,若被有心人看到,也是坏事。她将物什取下,藏入袖口,而后换陈砚将木梯挪走。

  陈砚不敢多话,亲自扛着木梯走下去,看得一众臣僚目瞪口呆,他们位卑,忙去接过。他也不客气,丢给他们,就追上大长公主的脚步。

  元乔漫步而走,脑海里在想着此事,东西出了中书,就失去作用,还需放在中书内。

  只是放置在何处,是一麻烦。

  想不到好的去处,就先带回公主府,她不放心。

  大长公主去中书之事,未曾瞒过皇帝,旁人不甚在意,去往中书只有吩咐臣僚办事,不会往深处去。

  元莞不同,想到的便是遗诏的在档记录。

  遗诏与记录缺一者不可,之前元乔空有诏书,如今是两样都有了?

  她感到一阵憋闷,元乔要做什么?

  难不成查出她的身世了,想想又不对,刘谨行一死,当年的线索就断了,太后不会傻到揭露此事。她被废弃,太后也成了罪人,眼下的局势下,太后断断不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
  元莞坐立难安,榻上也躺不住,起身在殿内走动。太医令她莫要出殿,她也不好往外走,走动片刻后,孤鹜来禀报。

  她复又坐回宽榻上,孤鹜禀道:“殿前司乱了,太后安抚不住,陛下若给些甜头,臣去招揽,殿前司就是陛下的。”

  皇帝并非是以前的皇帝了,手中握有些许权柄,殿前司的人尝到甜头,就会听君事。

  元莞很满意,“那你去办,务必在大长公主之前办成此事。”

  孤鹜也觉得振奋,与皇帝商议过一阵才退下。

  那厢的元乔回府更衣,在黄昏之际复又回到垂拱殿,皇帝闷闷不乐地坐在宽榻上,神色不悦,她趋步近前,伸手贴了贴她的额头:“陛下不舒服吗?”

  元莞侧身,不让她碰,睨她一眼后,让出宽榻一半的位置。

  她虽生气,也晓得分元乔一半的座位。元乔觉得她好笑,别扭的模样很有趣,也没有顾忌其他,俯身坐下,“臣哪里惹陛下不悦了?”

  元莞说不出来,憋得脸色通红,这件事确实不好说,也不能说,她想赶走元乔,却又舍不得。元乔近日来对她不错,榻前亲自照顾,事事亲为,她也不能挑剔。

  小皇帝自怨自艾,半晌不肯说话,元乔等过一阵,见她陷入困境中,唇角弯了弯,又恢复常色:“陛下有难事?”

  有,且是很大的难事,元莞难以启齿,更怕一问,这几日短暂的温馨就不见了,元乔又变成往日霸道不讲理的大长公主。

  皇帝不语,元乔就静静等着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qxnf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cqxnf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